发布时间:2024-04-18 来源:土壤水分检测仪
今年以来,国际市场二铵价格大大飚升200美元,现FOB价格已达到440美元/吨,而硫磺价格更是成倍上涨,港口价由年初的不到1000元/吨涨到了现在的2000-2200元/吨。受此影响,国内二铵价格自七月份以来持续上涨250-300元/吨,目前国内二铵的出厂报价,64%二铵为2650-2700元/吨,61%二铵为2500-2550元/吨,57%二铵为2350-2450元/吨,均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而且市场资源紧张。对此,作者觉得,在未来一段时期内,国内二铵价格仍将继续在高位运行,并有继续上行的可能。具体分析如下:
一是国内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周期大环境的影响。去年以来,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不断升温,钢铁、能源、建材、房地产、有色金属等行业发展加速,物价上涨,而今年以来,物价涨幅明显加快,特别是资源类、消费类产品的价格涨幅较大,8月份的CPI指数已达到6.5%,处于十几年以来的高水平,而年初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还是8.5%,最近就上调到了11.5%。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加速、物价水平的逐步的提升,必然促使以化肥为首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呈现上涨之势。
二是国内二铵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,云、贵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主导市场的能力加强。云天化国际成立后,其二铵产能高达300万吨,位居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三,在单个生产企业中,贵州宏福以120万吨二铵的产能位居第一,中国最早的磷铵企业--安徽六国的磷酸二铵及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达120万吨,而后起之秀湖北宜化的二铵产能也有84万吨,今年的实际产量有望达到50万吨以上。目前,云、贵两省的二铵总产能就有550万吨以上,以云天化国际、宏福为首的云、贵二铵企业,基本控制了整个国内的二铵市场,近几年来,云、贵二铵企业加强了协调和沟通,在价格上统一行动,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。
三是中国在世界二铵市场的地位日渐提高。今年国际市场二铵价格大大飚升,中国二铵出口量猛增,1-7月共出口二铵128万吨,是去年全年的1.62倍,中国成为国际二铵市场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,中国二铵大量出口到东南亚、南美、澳大利亚等地区,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,中国二铵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美国二铵。而美国出于保护仅有的磷矿资源的战略考虑,大幅压缩二铵产能500万吨,实行限产保价,非洲二铵也有限产保价的计划,这为中国二铵的大量出口提供了机遇,使中国二铵企业迅速走向国际化,这有利于企业发挥国际市场的调节功能,利用大量的国外需求、较高的出口价格调控国内价格。
四是成本的支撑。今年,港口硫磺价格翻了一番多,达2000多一吨,国内硫酸价格也大面积上涨至每吨达六、七百元,无论是矿肥基地的云贵磷铵企业,还是酸肥基础的安徽六国等华东地区的磷铵企业,仅此一项就使二铵成本大幅度上升400-500元/吨,而磷矿、煤炭和能源价格也同样是稳中有升,这使二铵成本一直上升,而今年以来,国内二铵价格仅上涨了250-300元/吨,不但大大落后于国际市场二铵200美元(即1500元/吨)的涨幅,甚至还不及成本上升的幅度,二铵成本的一直上升成为国内二铵价格持续走高的有力支撑。
五是世界粮价和需求的支撑。由于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,特别是生物原料玉米价格大大上升、需求旺盛,使化肥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,加上国际肥价比国内普遍高出20-30%,从而刺激了国内DAP、MAP、NPK产品的出口,缓解了国内化肥的供求矛盾,有利于肥价的上涨。
六是一铵价格的支撑。长期以来,一铵价格比二铵低200-300元/吨,而今年以来,一铵价格持续大面积上涨,并已超过了二铵价格,如55%含量一铵现出厂报价已达到2400元/吨,相当于57%含量二铵的价格,60%含量一铵的报价达到2550元/吨,只比64%二铵价格低100-150元/吨,如按单养份算比二铵还高。由于一铵、二铵的用途和性能十分相近,二者可完全相互替代,故一铵价格的飚升对二铵价格形成强有力的支撑。
综合上述各方面情况,作者觉得,近期国内二铵价格将在高位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,上涨和下降的幅度都不会很大,而明年春季国内二铵价格仍将继续上行。毕竟在国际市场上,中国二铵出口的FOB价格已达到440-450美元/吨,相当于3300多元/吨,仍比国内市场高出600-700元/吨。而且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国际市场上中国二铵出口的FOB价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二铵,而在国内市场,国产二铵的价格却仍比进口美国二铵低200元/吨左右。所以,随着国际、国内两大市场联系的更加密切、相互影响的日益加强,随着国产二铵品牌、知名度的逐步的提升,国内二铵市场上内销与外销、国产与进口这两个方面的差别都将进一步缩小,这就必然导致国内二铵价格仍将呈现上行趋势。
·提高我国磷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和企业策略(2007-10-11)
·六国化工:磷矿资源龙头 受益磷酸二铵价格暴涨!(2007-10-11)
上一篇 : 二铵市场步入真空期冬储市场透支难利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