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壤养分检测仪、肥料养分检测仪优质供应商

宝洁推出在线发质测试 消费品大公司开始投资自有消费者数据库

发布时间:2024-04-24 来源:土壤水分检测仪

产品介绍

  

  快消品大公司都花费更多精力建立自己的消费者数据库,今年 12 月份,宝洁就在北美市场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——推出了一个在线发质测试 HairCode,根据消费者的发质、运动习惯、当地气候、理想目标推荐护发产品。

  快消品大公司都花费更多精力建立自己的消费者数据库。联合利华、玛氏、宝洁等公司都在做推进,希望减少对于代理商的依赖,更快获取消费者洞察。

  今年 12 月份,宝洁在北美市场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——推出了一个在线发质测试 HairCode,根据消费者的发质、运动习惯、当地气候、理想目标推荐护发产品。

  HairCode 总共询问 5 大类问题,包括你的个人情况、发质质量、希望解决的发质问题,护发产品材料偏好等。

  宝洁询问了更多更细的问题,包括个人洗发习惯、是否户外运动、邮编地址,还会询问你对于护发产品的香味偏好等。这样一些问题总共可以产生 144 种不同的排列组合、24 种“头发个性(hair personalities)”。

  测试完成后,用户都能够获取到自己的“头发个性”说明。例如宝洁告知我的结果是,我的发质在呈现出浓密效果时有难度,容易吸收、丢失水分,但更容易做发型。

  最终,宝洁还会按照每个用户提交的数据、个人偏好推荐旗下大约 120 种护发产品,这包括潘婷、Aussie 等品牌的产品。用户都能够直接跳转到亚马逊、塔吉特、沃尔玛等零售商的网站上购买宝洁的美发护发产品。

  这实际上是品牌一次主动的数据搜集的尝试,投入的精力、资源都相当少。这次 HairCode 发质测试的背后,是潘婷品牌副经理 Bret Senior、男性美容品牌 Old Spice 消费市场洞察副经理 Aaron Gilani 等 6 人组成的小团队在推动。

  Bret Senior 称,宝洁的高管们决定资助该想法后,这个 6 人小组花费了大约 8 个星期的时间开发了这个测试,其中也有开发团队成员参与。

  HairCode 最初是在 11 月月中开始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来测试,次月在北美市场落地。本月 4 日起,宝洁在 Facebook、Instagram 上推广 HairCode 发质测试。

  帮助消费者筛选护发产品是 HairCode 最直接的功能。宝洁旗下美容公司(P&G Beauty)、美发及意见领袖营销部门的公关总监 Kelly Vanasse 称:“我们在几年前意识到,在帮助人们在数千种护发和护肤产品中筛选上,我们也可以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上处于领头羊。”

  护发产品媒介品牌经理、上述 6 人小组成员之一的 Susan Cavanaugh 称:“随着团队规模扩大,我们将把它整合进代理商 Carat 在进行的一些基础业务的媒介策划中。”

  宝洁选择护发品牌开始尝试数据搜集,可能与今年的比稿、护发品牌的媒介预算占比不小有关。

  今年 5 月,电通安吉斯旗下的 Carat 获得了宝洁北美市场护发业务的大部分媒介策划业务。Carat 抢下了原本属于宏盟集团专组 Hearts & Science 的大部分业务。Carat 负责的业务不包括 Old Spice 护发产品的创意、媒介业务。

  宝洁旗下的护发品牌,包括潘婷、海飞丝、Aussie、Herbal Essences 等品牌的媒介预算为 2.61 亿美元,占据宝洁总预算大约 10%。

  宝洁在 HairCode 上的尝试不算新,这能够说是一次风险较低的测试。创立于 2015 年的美国洗发水品牌 Function of Beauty 也有类似的方式。

  Function of Beauty 提供的是定制洗发水的服务。它根据头发卷曲程度、长度、干燥/油腻型,洗护头发的目的等,为广大购买的人定制洗发水。

  定制产品在美妆领域还有欧莱雅在做尝试。今年 3 月份,欧莱雅集团旗下的科技孵化器带来了三个产品,Custom Dose、定制粉底系统和 3D 染发程序。

  这些新的尝试都是为帮助品牌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。差别在于,快消品大公司花费了更多的精力、资源开始投资自有消费者数据库。无论是北美市场,还是中国市场,这种趋势都在发生。

  这是快消公司减少对于科技公司、代理商的依赖。如今最主要的数据都掌握在科技巨头的手中,品牌的市场营业销售人员只能获得二手、甚至有可能是第三手的数据。

  在追求广告转化效果、销量数据上,自建数据库也能确保转化率更真实。掌控了更多消费者数据,品牌也能够将其与科技公司、代理商的数据做交叉验证,确保媒介投放预算不会投放在虚假流量上。

  今年 6 月,联合利华计划投资一个价值 10 亿美元的“一对一消费者关系”,建立自己的消费者数据库。这包括联合利华正在建立的 26 个遍布全球的“用户数据中心”(People Data Centre)。

  但更快的方式可能还是与科技公司合作。例如玛氏中国此前也与腾讯、永辉合作开始建立自有数据库。玛氏中国数字创新中心负责人杜欣盛称,预计 1 年后可能会将数据库应用到营销中。